注:本平臺為第三方資訊平臺,不是院校官方,網(wǎng)站內(nèi)所有信息只做參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為準,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詢在線客服尋求幫助。
工學院師生赴四川大渡河開展“銘記長征,砥礪前行”主題教育活動
在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渡河公司”)的大力支持下,7月8日至12日,北京大學工學院黨委書記孫智利、黨委副書記張婧帶領8名研究生,與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張子榮、紀委書記何文強、黨建工作部副主任賀景瑞、團委副書記張奉波一行到訪四川大渡河,開展“銘記長征,砥礪前行”主題教育活動。
重訪安順場故地,學習革命時期信念堅定、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
實踐團前往安順場,參觀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1935年5月,紅一軍團一師一團的18位勇士,心存革命必勝的信念,冒著敵人炮火成功為后續(xù)部隊打開了北上的通道。近距離重溫歷史,實踐團成員對紅軍將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堅定、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長征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成員們在紀念館門前,集體高歌了《歌唱祖國》。
走進鐵道兵博物館,學習建設時期“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路精神
從1948年組建鐵道縱隊到1984年并入鐵道部的36年間,鐵道兵這支英雄部隊,為我國鐵路建設立下了不朽功勛,其中成昆鐵路被聯(lián)合國組織評為“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工學院師生和國家能源集團的領導們一起來到鐵道兵博物館,重溫鐵道兵在地勢險峻的山川河谷修建成昆鐵路的歷史,緬懷為此犧牲的2100多位烈士,深深震撼于先輩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韌毅力和矢志不渝的獻身精神。
深入國家能源集團,見證新時代建設者們詮釋“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為了讓同學們更全面地了解能源企業(yè),國家能源集團安排參觀了代表“水力”和“火力”發(fā)電的大渡河公司和白馬流化床示范電站。
大渡河公司紀委書記高廷源、人力資源部副部長郝立宏、黨群工作部副部長羅治華、安全環(huán)保部副部長張思洪、工程建設部副部長嚴錦江、人力資源部干部管理處業(yè)務主管孫思等領導與實踐團進行了座談。
高廷源以美麗、英雄、富饒為關鍵詞介紹了大渡河,從生產(chǎn)經(jīng)營、黨支部建設等方面深入介紹了大渡河公司。他著重強調(diào)了公司在智慧企業(yè)的建設成果,并希望同學們通過此次實踐感悟長征精神及電力人的奉獻精神。何文強肯定了大渡河公司在智慧企業(yè)建設方面的突出成就,并指出學習紅軍強渡大渡河的精神,有助于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助力樹立信念。孫智利代表北京大學工學院師生對大渡河公司表示感謝并介紹了學院概況,希望通過此次大渡河之行,加強與國家能源集團及大渡河公司的合作交流。同時,他勉勵同學們通過感受老一輩共產(chǎn)黨員的無畏犧牲精神和學習能源職工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重溫黨的初心與使命。在郝立宏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大渡河公司智慧工程、智慧電廠、智慧調(diào)度、智慧檢修等方面的成果展。
隨后,實踐團前往位于雅安市的瀑布溝水力發(fā)電總廠,總廠黨委書記魏文龍、副廠長張偉、紀委書記張國智和人力資源處處長張榮等熱情接待了實踐團。張國智從發(fā)展歷史、黨組建設、榮譽成果等方面進行了總體介紹,并帶領實踐團先后參觀了創(chuàng)新實驗室、瀑布溝電廠、深溪溝電廠等。在創(chuàng)新實驗室,工程師們向?qū)嵺`團展示了3D數(shù)字電廠,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遠景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深入電站地下200余米的發(fā)電機層與水輪機層,低碳院領導和北大師生對智慧電廠建設有了生動的認識,紛紛贊嘆廠區(qū)整潔、管理有序、運營高效。
之后,實踐團前往內(nèi)江市白馬鎮(zhèn)參觀了600MW循環(huán)流化床示范電站。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近距離參觀了電站,詳細了解了電站的運行原理,對白馬電站取得的高水平技術成果與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感到由衷的贊嘆。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廠長王學深強調(diào)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國企要有更多的擔當,在實現(xiàn)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國家社會發(fā)展保駕護航,為科技進步添磚加瓦。與會的其他領導指出相關基礎學科研究還有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勉勵同學們刻苦鉆研,早日在基礎學科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展望未來,思考新時代如何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
7月11日下午,瀑布溝水電總廠的一線工程師們與北京大學的師生在烏斯河營地召開交流座談會。
張婧首先向國家能源大渡河公司表示了誠摯的謝意。她表示,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們看到了在大渡河流域源遠流長的長征精神:紅軍戰(zhàn)士的信念堅定、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大無畏精神;新時代的能源職工甘于寂寞、踏實肯干的工匠精神。身處不同的時代,都直面所在時代中華民族最現(xiàn)實的問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中華之魂。她希望同學們深入學習大渡河的紅色精神,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肩負起北大青年的時代使命。
張偉從管理者責任、國有經(jīng)濟、社會情懷等三個方面與大家進行深入交流。他指出,作為管理者,權(quán)有多大,責就應有多大;國有經(jīng)濟囊括軍工、航天、能源等重要產(chǎn)業(yè),始終是有底氣與實力的,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主導力量;社會情懷是當代青年學子理應具備的,不僅包括愛國主義精神,而且還包括“達則兼濟天下”的奉獻精神。劉偉寄語道,希望與北大工學院保持密切聯(lián)系,把科研成果盡可能地應用到生產(chǎn)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張國智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勉勵青年人要腳踏實地,奮發(fā)向前。
張榮希望大家不負韶華、好好學習,為日后進入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瀑布溝水電總廠的一線工程師們分享了心路歷程。北大學生表達了對紅軍長征精神、鐵道兵精神、電力人甘于寂寞的實干精神的崇高敬意,以及身為北大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社會責任感。雙方還討論了機器人、無人機、故障診斷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應用結(jié)合的可能性。
本次社會實踐,通過重訪安順場故地、參觀鐵道兵博物館、深入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和白馬流化床電站,加深了實踐團成員對于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大渡河紅色精神的理解,激發(fā)了大家更強烈的家國情懷。同時,通過一周時間的交流,加強了北京大學工學院師生與國家能源集團相關人員的相互了解,為后續(xù)合作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nèi)容均來源于網(wǎng)友提供或網(wǎng)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想咨詢的同學請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